
 
  
   
    
     
      
       会议主题
       新中国的赋形:20世纪50年代的文学与美术
       
       会议时间
       2024年9月7日
       
       会议地址
       中国·成都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艺术学院湖畔报告厅
       
       主办单位
      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
       中国艺术研究院《文艺研究》杂志社
      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哲学与艺术史研究中心
       
       学术主持
       黄宗贤
       
       会议策划
       王伟
       
       会议召集
       李松睿、丁澜翔
       
      
      
      
      
              各主题邀请两对(文学和美术)学者,每对学者就主题范围内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、并作报告。陈述结束后,每对学者互为评议人,展开“文学-美术”的对话。
      
     
    
   
  
 
 
  
   新中国成立之初,文学与美术既沿承了20世纪40年代革命文艺的传统,又接受了新的形塑,形成新的样态。文学与美术两种不同文艺类型之间有着多层面、多维度的联系与互动。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、中国艺术研究院《文艺研究》杂志社、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哲学与艺术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“新中国的赋形:20世纪50年代的文学与美术”学术研讨会,以“大众文艺与宣传策略”“苏联影响与民族形式”“深入生活与身体重塑”三个板块,召集十二位学者就50年代文学与美术的不同议题展开讨论,进行文学研究与美术研究的对话,以期揭示50年代文学与美术形塑的深层逻辑。
  
 
 
 主持
 焦阳(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)
 致辞
 何宇(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)
 王伟(中国艺术研究院《文艺研究》杂志社社长)
 主旨演讲
 黄宗贤(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)
 高原的视觉诗篇——20世纪50年代藏区艺术图像叙事与民族想象
 主持人
 李怡(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)
 
 9:20 - 9:40
 袁洪权(贵州师范大学)      
 集体漫画《万象更新图》及其“解说诗”
 
 9:40 - 10:00 
 郝斌(重庆大学)
 社会主义风景叙事:时间、技术与家园——以1959年《北大荒画报》创刊号刊载摄影和版画为中心的讨论
 
 10:15-10:35
 战玉冰(复旦大学)
 “大众化”与“小人儿书”——20世纪50至70年代反特连环画的图像政治
 
 10:35 - 10:55
 雷浩(中国艺术研究院)
 卫生、防疫与社会运动: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图像宣传策略
 
 10:55 - 11:10 
 评议
 11:10 - 11:20
 茶歇
 
 第二场
 苏联影响与民族形式
 
 主持人
 支宇(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)
 
 11:20 - 11:40  
 李丹(南京大学)
 20世纪50年代散文中的世界革命话语——以《朝鲜通讯报告选》为中心
 
 11:40 - 12:00 
 邹建林(四川美术学院)
 石鲁作品中“无产阶级”的运作轨迹
 
9月7日  下午 14:00 —17:30
 
 14:00 - 14:20
  李一帅(中国社会科学院)
 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”在中国的演变和民族化进程
 
 14:20 - 14:40
  周邓燕(北京电影学院)
 苏联经验与作为“现实主义艺术”的新闻摄影
 
 14:40 - 14:55
 评议
 14:55 - 15:10
 茶歇
 
 
 主持人
 王伟(中国艺术研究院《文艺研究》杂志社社长)
 
 15:10 - 15:30
  路杨(北京大学)
 劳动如何政治化:草明小说与社会主义工业叙事的难题
 
 15:30 - 15:50
 丁澜翔(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)
 炉前显身——20世纪50年代炼钢再现的身体媒介与感觉激活
 
 
 16:05 - 16:25
 李超宇(中共山西省委党校)
 合作化时期文艺工作者的“生活”与“创作”
 
 16:25 - 16:45
 莫艾(首都师范大学)
 历史之流中的民众生活世界——由贺友直《山乡巨变》思考“深入生活”课题
 
17:00-17:20 
 李松睿(中国艺术研究院《文艺研究》副主编)
 丁澜翔(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员)
 
 17:20
 黄宗贤(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)
 
 
 来源:中国艺术研究院《文艺研究》杂志社